天牛星陨石网 |
|||
返回首页 | |||
加入收藏 |
第一页 |
标本二,见图5、图6。 这是D类全熔壳标本。图5展示标本外观的一面。可观察到熔壳、气印特征鲜明,并有少许熔流线分布其间。存在一处较大的破损面,宇宙尘结构外露。图6展示其对应面。观察到熔壳的局部同样存在多处破损,呈现出黄褐色的宇宙尘物质。 标本三,见图7、图8。 这同样是D类全熔壳标本。图7展示标本外观的一面。熔壳鲜亮,气印发育完美,有多处黄褐色宇宙尘物质显现其间。图8为对应面。熔壳、气印同样亮丽,并分布有清晰的熔流线,局部同样有宇宙尘物质结构显现。另外,在此对应面熔壳上凸显有二颗卵石状砾岩颗粒,这说明了孙吴陨石母体虽然结构复杂多样,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彗星结构特点。 宇宙尘(彗星尘埃)与矿物集合体混杂过渡型标本是孙吴陨石独有的岩体结构,它是宇宙尘在彗核环境中由单一的尘粒结构向与周围的矿物集合体以及宇宙冰等彗星物质逐步融汇结合的展现,是彗星体物质结构形成的重要阶段。这种孙吴陨石中的E类标本我在《请教》一文中的图5、图17以及《被撞击现象》一文中的图1、图3等中均有介绍,本文再作进一步的标本展示。 标本四,见图9。 标本外观熔壳完整,有气印和卵石崩脱后的凹坑分布其间。图9展示其岩表一处新鲜断裂面的细部特写。通过观察可看到在黄褐色宇宙尘分布区域内已有灰黑色金属物质和硅酸盐物质的带状和块状、点状结构体突入并宛延其中,断面周围也呈现出宇宙尘物质与金属物质、硅酸盐物质融汇交错的过渡结构形态。 标本五,见图10。 标本熔壳完整亮丽,气印发育充分,头部特征明显。图10展示一处断裂面的细部特写。可观察到硅酸盐物质居于中心区域,有小卵石颗粒掺杂其间,而宇宙尘物质则被挤向二侧,这是不同物质融合的另一种形式。 标本六,见图11。 标本有完整的熔壳,并分布有气印,熔流线依稀可辨。图11展示一处新鲜断面的细部特写。通过观察可清晰的看到,宇宙尘物质团块与金属物质块团已呈相互之间犬牙交错嵌入对方腹地的结构形态,二种物质的交汇处黑黄两色泾渭分明。在此,物质结构的融合已处于形成之中。 通过以上论述和标本展示,可以认识到,宇宙尘或者准确的说是彗星尘埃确实为彗星物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宇宙冰、矿物集合体在长期的融汇结合中共同构成了彗星彗核的松散实体。我们现在能通过孙吴彗星陨石一睹宇宙尘的真容,实属不易。
|
上一页 |